【推荐】模板集锦十篇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教案要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0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篇1
(一)教学目的:
1.通过本课学习,激发学生的艺术情感。
2.初步了解文学与美术两种艺术形式的联系。
3.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想象能力和创作能力。
(二)作业要求:着色完成一幅诗配画的作业,要求能以美术形象初步表
达自己对诗的理解。
(三)课业类别:绘画创作课
(四)教学重点:学习诗配画的方法,和这种艺术形式的知识。
(五)教学难点:学习诗配画的方法。
(六)用具准备:
1.教师:范画、教材、课件。
2.学生:书、彩笔、诗、扇子。
(七)教学过程:
第一节
一.组织教学:检查用具准备情况及摆放。
二.导入新课:
板书课题:诗配画
三.讲授新课:
1.分析诗配画的形式特点:
我们看到这种形式时,首先看到的是画面,其次是诗。因为版面上画面占了主要位置,再加上画面的色彩,使人最先受到感染的是画面。所以诗配画中画面很重要,它比文字更形象更直观。
2.诗配画的方法:
首先要注意反复读,并要弄清诗的原意、含意,在着手构思构图。
3.诗配画的表现形式:
诗配画的表现方法要考虑画的形式与诗的内容统一。
(1)古诗:国画手法,体现民族民间特色。
(2)新诗:较新、较现代的表现手法,是其格调一致。(3)儿歌:儿童画,大胆、夸张。
4.作业步骤:
(1)选诗:自己熟悉并喜爱的。
(2)构思:反复熟读,领会之后进行构思。
(3)构图:按照诗的主要含义,将主要内容置于画面主要位置,并设计文字的位置。
四.学生创作,教师辅导:
学生构思、构图。
第二节
一、组织教学:
检查用具的准备及摆放
二、导入新课:
板书课题:诗配画
三、讲授新课:
1.描绘画面:
(1)根据诗的内容,去选择与诗相统一的手法。(2)儿童诗、浪漫诗可选择多种表现手法,如工艺。2.着色:
色彩要与诗的内容、表现手法结合起来,以求得与诗的和谐统一。3.文字:
文字与画面内容结合为一体,字体也要相当。(出示范画讲解)
四、布置作业,提出要求:
修改稿子,描绘着色完成画面。
五.课堂小结:
1.作业展示,讲评、欣赏。
2.收拾用具,注意卫生保洁。
3.下节用具:水粉用具、书。
4.下课。
篇2
教学目的
1.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培养设计制作能力。
2,掌握树叶贴画的方法技巧。
教学准备
「1」搜集并压平大小不同,形态各异的树叶数十张。
「2」16开色卡纸作底板、剪刀、胶水「双面胶」。
教学重点
让学生认识不同树叶不同造型的设计及制作,培养动手动脑能力。 教学难点 在树叶贴画制作中,培养学生画面的设计及创新能力。
教学过程
「—」组织教学「检查学具情况」。
「二」导人新课:
1。树叶的形状,老师带你们到秋天的小树林里找树叶,比一比,看谁找到的树叶形状最多。「让学生畅所欲言,活跃课堂气氛」
2,认识树叶的不同形状。教师:我们把常见的树叶概括成几种基本形体。同学们也动手找一找自己带来的树叶的不同形状。
3。教师小结,出示课题。 教师:自然界中,树木的种类繁多,树叶的形状各异:有心形、卵形、掌形、针形、扇形等,真是多彩多姿。这节课我们就利用自然界各种各样的树叶为材料,拼制、粘贴成一幅漂亮的工艺美术作品。 出示课题:树叶贴画。
2.读画:出示课本范图,让学生初步认识树叶贴画。
1。首先让学生说说画面的内容及构思。
2,接着分析各种图形是由什么形状的树叶拼贴而成。
3。最后注意画面的完整、构图的合理性。
「三」树叶贴画的制作方法!
1,构思设汁画面,要求用各色、各形的树叶加以适当剪裁,让落叶变成有生命的小动物。从两条思路启发、引导学生大胆尝试不同的画面设计,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
2。把构思设计好的主题,用铅笔先画出草稿,布局应注意均衡、大小适中、画面合理。
3,选择与主题相应的树叶,有的还可以进行修剪加工。根据情况利用好树叶的背面及叶柄。
4,拼摆,用胶水或双面胶粘贴在卡纸上,压平。粘贴时要注意应从画面远处粘起,先后面后前面,注意顺序。
「四」学生制作,教师巡视指导。
选用不同形状和颜色的树叶,贴一张有生命的小动物的画,启发其他学生的思路。
「五」展评作品,欣赏小结。
1.将完成的作品贴在黑板上,师生共同欣赏评议D
2。总结并提出要求:今天我们学会了树叶贴画的制作方法,以后我们要观察收集各种有趣的叶子,利用课余时间,制作成更精美的美术工艺品,装扮我们的家或教室。
篇3
课题:第二课〈〈卡通大亮相〉〉
课时:五课时之一
课型:教研课
授课教师:薛苇
教学目标:
1、欣赏优秀的卡通片,提高学生对卡通片的鉴赏能力。
2、了解、认识卡通形象的艺术特点,以及简单的制作过程。
3、激发学生运用所学创作可爱的有个性的卡通形象的欲望。
4、提高学生的造型表现能力。
教学重点:
1、认识卡通形象的艺术特点,了解卡通形象设计的基本手法。
2、运用夸张、拟人手法创作简单的卡通形象。
教学难点:
卡通形象设计的手法认识及实践运用。
课前准备:
1、教师:动画片《西游记》影碟及相应VCD音乐光碟、自制课件、多媒体设备、实物投影仪等。
2、学生:课前上查找自己喜欢的卡通图片并存在移动盘上带来课堂、彩笔、32开画纸。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预备铃响,学生随动画片《西游记》片尾曲《一个师傅三徒弟》音乐声有序进入教室,按八人小组坐好,并摆放好学具。
二、谈话导入
1、师问:同学们刚才听到了一首什么歌曲?它哪里?
学生答:《西游记》里的歌。
师补充:这首歌我们很熟悉,是动画片《西游记》片尾曲《一个师傅三徒弟》。
2、师播放动画片《西游记》片断。
3、师问:同学们还知道哪些动画片?(学生自由发言)
师述:你们知道的真多。你们喜欢看动画片吗?为什么?
(学生举手谈)
动画片深受大家喜爱,是因为它在生活或想象故事中设计了很多生动、有趣的卡通形象。(课件出示部分动画片中的卡通形象)
4、师明题:这节课我们就一起卡通形象的基本设计方法,学习第二课《卡通大亮相》。(板书课题)
三、启发认识
1、课件出示各种卡通形象,学生将课前找到卡通图进行展示。
2、学生小组讨论:卡通形象与生活中真实物象不同在什么地方?(教师参与到各组中听取意见)
学生汇报讨论结果。
3、比较验证
教师课件显示狗的写真图与卡通形象图,引导学生比较,得出最后结论——
卡通形象在狗的外形特点上进行了夸张、拟人等设计,使造型更为有趣,更加人性化,更能贴近人的生活。
四、设计方法
1、教师演示人物与动物的卡通设计各一,学生观摩感受夸张与拟人方法的运用。
在此过程中学生口述介绍夸张与拟人——
(1)夸张:可加强形象的娱乐性和幽默感。例如日本卡通人物采用的夸张方式是改变人体的正常比例,将身体缩小、五官放大或省略,以达到一种奇妙的滑稽感。
(2)拟人:这种手法在卡通画中运用得最为广泛。象我国动画片《黑猫警长》、《雪孩子》、《蓝皮鼠和大脸猫》,美国迪斯尼动画片《米老鼠与唐老鸭》、《猫和老鼠》等,都是优秀的卡通片。它们的共同特点正是卡通形象拟人化。
2、师生共同设计台灯的卡通形象。
教师黑板画一盏台灯的写实简笔画,口述:同学们愿不愿和老师一起把这盏台灯变化为一盏卡通灯?(生述:愿意)
那你们说出变化方法,老师画。(教师按学生所说画)
学生共同设计的作品,教师鼓励,同时针对学生想法缺陷进行进一步设计完善。
五、自我实践
1、学生进行卡通形象设计练习,每人设计一个有趣的卡通形象。
教师巡视指导。(不动笔,只在学生需要帮助时启发、辅助)
2、选一些表现跳、跑等动态的作业利用投影仪展示。
师问:这些形象老师觉得设计得不错,就是有一点点不足,你们发现没有?
生猜答,师再问:从它们的表示上能看出跑的速度或跳的高度吗?(不明显)
讨论:怎样解决这个问题?让我们的设计更明了、生动。
小组讨论后汇报。
师课件显示解决办法——利用曲线、直线、折线等辅助线条增加动势效果。
学生根据所学进行设计完善,修改自己画稿。
六、展示
1、各小组互赏互评,选出一幅最能代表小组水平,最有特点的作品拿到讲台前。
2、被选出作品的学生利用投影仪将自己作业展示出来,并自评。其余学生谈观后感,教师引导学生正确。
3、教师根据具体情况对学生学习进行综合。
七、课后拓展练习
鼓励学生课后尝试让自己设计的卡通形象动起来。通过上、看书等途径了解动画片中的形象是怎样“动”起来的。
全课结束。
板书设计(略)
课后:
本课的学习从学生熟悉的动画片歌曲、片断着手,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卡通形象的欣赏、设计,使学生在观察比较、交流实践过程中了解、认识卡通形象的艺术特点,对卡通图形的鉴赏能力得以提高,初步学会设计简单的卡通形象。从学生参与学习态度、作业效果看,这节课不失为一节成功的美术课,体现了课程改革的新理念。
篇4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目标:认识中国食品的特点,感受和了解中国灿烂的饮食文化。
过程与方法目标: 能够利用身边的材料进行食品造型的创作,发展学生选择材料、运用材料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能运用绘画的形式表现节日餐桌的场景和气氛,发展学生的绘画表现能力。通过综合美术活动,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乐于探究的精神以及集体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及难点:
重点:引导学生利用身边的材料进行食品造型的创作,法杖学生选择材料、运用材料的能力。能运用绘画的形式表现节日餐桌的场景和气氛,发展学生的绘画表现能力。
难点:通过综合美术活动,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乐于探究的精神以及集体合作意识。
教学准备:各种废旧材料 优秀作品图片 彩纸 胶棒教学过程:
一、 激趣导入:
谈话法引入教学,启发学生回忆并谈谈感受:
1.你家是怎样过节的'?爸爸妈妈做了哪些好吃的菜?
二.探讨交流:
1. 你最喜欢的菜肴是什么?
2. 菜肴在造型和色彩上有什么特点?
还可以启发学生:有和家人一起去过饭店的经历吗?菜肴在造 型和色彩上有什么特点?
学生交流,教师引导学生逐步深化学习,出示典型的图片资
料进一步欣赏,让学生更加感受到中国食品造型讲究色、香、味、形俱全的特点。
3. 通过动脑筋想办法,使这些废品“变废为宝”,制作出一道道“美味佳肴”?在学生接受挑战之后,提示学生 “饭”要大家一起“做”才有意思,引导学生一起设计菜谱。
可以进一步提示学生,你有什么好主意来安排一顿“节日的大餐”?怎样搭配才会有营养?“节日的大餐”有什么特色等。
三. 制定好菜谱就可以进行菜肴的设计和制作了。
对于材料的选择和使用是教学的重点,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分析教材中的学生作品,在造型上有什么特点利用了怎样的材料?还可以用其他的材料去表现吗?教师还可以从学生手中的材料入手,引导学生思考:这些材料的颜色和外形特点使你联想到哪些菜肴?它适合做些什么?材料之间怎样搭配等。引导学生挖掘材料的特点,让学生动脑筋从多个角度去想,怎样巧妙地利用材料的色、形及质地来表现菜肴?
四. 每人做一个“菜”,然后集中在一起开一个“自助餐”会,也可以
自由结合成一个个的“临时家庭”,小组选定一个节日,大家资源共享,团结协作,合理分工来布置节日的餐桌,共享节日的欢乐。
教学反思:
篇5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尝试把自己喜欢的一个故事通过一个或多个画面表现出来。
2、在描画中,能运用合理的构图、丰富的想象,把故事的内容表现得生动、有趣。
教学重难点:
故事的表现。构图的合理性,画面的生动性、趣味性。
教具学具:谚语故事、故事画、绘画工具等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讲授新课:
1、导入阶段:
老师:请几位同学讲讲自己熟悉的或自己喜欢的故事。(引出课题)故事画
2、发展阶段
(1)动画片段欣赏:
(2)教学示范:老师讲一个故事并出示本故事的画面。
(3)教材范例欣赏:欣赏同龄人的作品,有单幅画、有组画,题材较多。
三、学生作画,教师辅导:学生可以选择中国谚语故事,也可以选择自己编故事或根据自己的经历编一幅或一组故事画。
表现方法:可先画故事的主体再添画背景,然后写上故事的内容。
四、小结:表扬优秀作业
篇6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利用身边的各种材料,开动脑筋,制作指偶。
2、引导学生学会一起合作,模拟舞台表演。
3、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了解我国传统的民间艺术,提高审美能力。
教学重、难点:
1、掌握指偶的基本制作方法及技巧。
2、能结合不同的材料和表现方法完整的制作一个有特色的指偶。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具学具:手工纸、双面胶、剪刀、戏台道具、彩色笔、毛线。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一、组织教学
二、讲授新课
(一)导入新知
欣赏木偶戏表演,并向学生介绍一位远道而来的朋友—芝麻绿豆官(木偶人物)。
学生与木偶人物交谈,发掘木偶身上最大的特点?[必须由手来操纵]
引入:小朋友想不想也做一个可以像芝麻绿豆官一样在手上操作的小玩偶啊?(生答。)
揭示课题:指偶剧院
(二)探索新知
1、尝试:介绍木偶家族的另一个成员——指偶,由各小组的组长来展示。
2、思考:小指偶跟木偶的不同和相同之处。
3、讨论:各小组组长将展示的纸偶带到小组里进行讨论。
A:组长将表演的感受与组员分享。
B:讨论各小组不同指偶的制作方法。
4、探索:请小朋友开动脑筋,想想还有什么不同的方法或不同的材料,可以制作出更好的指偶。
5、:老师把小朋友的意见进行,并稍做示范、引导。
三、学生制作,教师辅导,优秀作业点评
四、欣赏
请小朋友和老师一起去欣赏一些不同的指偶作品,学习别人的长处。
五、收拾与
(第2课时)
一、组织教学
二、课堂教学
1、检查作业情况
2、复习知识
3、学生继续作业,教师巡回指导。
三、作品交流
将作品展示到戏台上表演,看看谁做得最棒,表演得最好。(强调表演时只伸出操作指偶的指头,其他手指要收紧。)
四、师生互相交流,评选出最佳制作奖、最佳表演奖及团体协作奖
五、课堂
引导学生爱惜作品,并进行变废为宝的环保教育。
教学后记:
通过这一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表演的基本因素,我们不仅可以用纸张、彩泥进行指偶制作,还可以用布、废弃材料等,用不同的方法制作人偶,可以表演这种短剧,也可以表演人物较多的内容,例如,我们民间的“布袋戏”、“皮影戏”等。学生对这样的课充满学习兴趣,但在制作过程中对于一些技法掌握和工具的使用不太熟练,教师要耐心指导。
篇7
教学目的:
1、让学生初步了解新的手工制作知识及掌握基本的插接技巧。
2、引导学生在欣赏造型与色彩中勇于发表独特见解。
教学重点:插接图形的造型设计。
教学难点:插接技巧的了解与掌握(插接方法与摆设形状)
教学工具:彩色卡纸、剪刀、示范作品、学生作品及精美艺术图片。 教学过程:
一、授课
1、制作方法对比导入——点出课题
师言:小朋友们,我们在上几个学期的美术课中,上过很多的手工课,学到了许多新的制作方法。(请几个学生讲讲学过什么样的方法:粘、剪、卷??)。教师指出今天我们要学习新的制作方法——插接(纸片插接)。
2、欣赏、对比,发现新的纸工技法
欣赏制作精美的插接作品。(扑克牌插接、几何形插接、水果形插接及粘贴式的立体桥梁作品。)
请学生观察这些纸艺作品与以往的手工课制作纸艺作品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在观察粘贴式的桥梁作品与插接成的纸片作品中引导学生对比发现两者有制作方法何不同之处)
这些作品都巧妙的利用了插接方法。(由学生回答、发现。)
3、 观察范作:
师问:观察作品并告诉老师哪些比较好看,为什么?
生答:纸片的图形十分漂亮,颜色丰富,搭配和谐。
4、 教师边示范制作,边讲解:
刚才我们经过观察,已经发现了这课要学习的内容——纸片插接制作的一些要点,现在老师把具体的制作步骤示范,让同学们进一步掌握其中的制作技法要点。
(1)设计纸片造型(由于时间较久,也可用简单方形代替,)
(2)剪。
(3)研究插接方法(提醒学生先由设计作品的底座)
(4)插接。
提醒学生插接的底座一定要牢固,可选择井字格形结构。(鼓励学生找其它更牢固又美观的插接方式。)若想插接得越高,底座建议做大些。
5、 让学生先讨论,并分组动手先制作插接底座。新 -课-标- 第-一-网
大堂经理年终工作总结
6、 看看谁的底座最牢固,并把这个新发现方法介绍给大家。
二、布置作业:
1、 学生可自行分组制作。
2、 要求色彩搭配合理,插接牢固。
3、 学生完成作业,教师巡视辅导,发现底座不牢固的立即给予指正、修改、加以巩固。
三、评价、作品展示、比一比:
选出造型夸张、拼接牢固的小组作品,比比看,谁的最有创意,谁最有办法,插得最高,由学生为主参评,小组间互相评价,讲一讲,这些作品的优缺点?相互
交流插接经验。
四、教学反思
本节课我们又学到了一种新的纸艺制作方法,知道了利用插接也可以做出精美的纸艺作品,其实还有很多的方法我们还没学到,老师希望你们在以后的学习和生活当中多动动手,你们就慢慢会发现这其中的美,并且用自己灵巧的双手把这种美制作出来。
篇8
课题:妈妈的节日
课时:2课时
课堂类型:造型表现
教学目标:
1、让学生了解妈妈的辛苦与喜好,感受母爱的崇高和伟大。
2、引导学生运用简单的创意、描绘、制作,在妈妈的节日中为妈妈送上自己的一份心意。
教学重、难点:
1、通过绘画表达了自己的愿望。
2、为妈妈做一件礼物。
教具学具:绘画与手工用具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讲授新课:
1、导入:小朋友知道三月八日是什么日子吗?(妇女节)在妈妈的节日里,你为妈妈做了些什么?你知道妈妈的生日是哪一天吗?
2、新授:
师:看来,我们每个小朋友都非常爱自己的妈妈,现在我要请小朋友来讲讲你自己的妈妈,也可以把你妈妈的照片拿上来给其他小朋友看看。
:妈妈每天除了上班,还要照顾我和爸爸,做家务,打扫卫生。妈妈对我们的爱是最无私和伟大的。你懂事了妈妈会开心,你遇到烦恼时,妈妈会理解你,帮助你。妈妈永远是你心灵的庇护所。
3、作品赏析
讨论:有哪些日子是妈妈的节日?在节日的时候,自己可以为妈妈做些什么呢?
看其他小朋友是怎样来表现的:书中图例
4、发展阶段:妈妈的生日不一定都有蛋糕,但一定少不了我的祝愿。请你动手为妈妈制作一件礼物吧!用自己的方式和行动来表达你对妈妈的爱。你最想做一个什么礼物送给妈妈?
我们可以用哪些材料来制作礼物呢?
彩纸、布、皱纹纸、干花,线……
三、学生作业,教师辅导:可以拼贴,也可以做成立体的,颜色搭配和谐,造型新颖。
四、:表扬优秀作业
小学美术教案 篇9
教学目标:
1、讲一个大树的故事,并且能够截取故事中的一个片断作为绘画的内容。
2、为主人公设计形象。
3、将这个片断用绘画的形式表现出来。
4、尝试用色彩来强调自己的情感。
教学重点:能否用绘画的形式表现故事情节。
教学难点:故事主体形象和情节的设计与表现。
教学用具:师——收集上些有关树木的图片、课件等。
生——收集不同种类树的图片、图画本、水彩笔、油画棒。
教学过程:
一、 组织教学:检查工具,师生问好!
二、 引入
1、猜谜导入新课,介绍新朋友。
A、课件展示:春、夏、秋、冬树的图片
B、揭示课题:大树的故事
三、 认识大树
1、各种姿态的树
(1)看一看
这些大树的生长姿态有什么不同?
A、比较松树和双叶芦荟树枝生长方向有什么不同?
B、比较枣椰与胡杨树的色彩有什么不同?
C、比较椰子树和枫树在外形上有什么不同?
(2)你还知道其它种类的大树吗?
2、树的结构
(1)想一想大树可以分成哪几部分?
A、树枝、树叶、树寇、树根(展示图片)
四、 大树的故事
1、欣赏名家作品
设问:画中给我们讲什么故事呢?在什么时候,谁,在什么地方,于什么?
A、《菩提树》作者:杰西·艾伦
B、《乡情》作者:关山月
C、《落叶季节》作者:东山魁夷
D、《家乡老树》
五、爱保树教育
A、校园中的大树是我们的好朋友
B、人类不断地砍树木、破坏了大自然,危害着我们的生存环境。
C、小朋友们要怎么做呢?
五、 师以自己的故事为例,示范绘画的步骤、方法:
1、为树主人公设计一个形象(出示图片)
设问1:这两棵树哪一棵姿态美?
2、将树主人公画在画面显著的位置(根据故事情节,画出动态)
设问:比较这两张画的构图有什么不同?你喜欢哪种,为什么?(画面饱满、主体突出)
3、学生作品欣赏:
六、 布置作业:画出大树的故事看谁的故事最有趣
七、 师巡视辅导。
八、 作业展示:师生点评
小学美术教案 篇10
教学目标:
1、培养创造能力
2、学习标志的一般知识
3、掌握标志的设计知识方法
教学重点及难点:
1、标志的意义和用途,标志的表现形式和设计过程
2、怎样设计简明、传递信息准确、独特完美的标志
电教、教具、学具准备:投影仪、投影片,标志范画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出示图案范画数幅,简单归纳图案设计的方法和表现形式,使学生加深对图案设计方法的印象。
二、观察比较
出示三幅范画:静物素描、色彩风景、标志,比较三幅图后,:标志和图案一样是平面的,它不但有优美的艺术形象,完整的构图,还能起到传递信息和识别形象的作用。
三、观察、欣赏解释
(1)出示投影片,观察、欣赏标志范画。
(2)通过观察和欣赏后归纳
标志:是人类社会中识别和传递信息的视觉符号。
用途:识别示意、传递信息,用一个符号代表一个事物。
种类:交通标志、生活标志、体育标志、商业标志。
要求:设计意念新颖,主题表达明确;形象简练、概括、美观、易识别,有一定的寓意性。
四、教师演示设计和绘制过程
1、构思
2、起稿
3、着色
五、学生设计,教师巡回指导
六、作业